暑期檔向來是電影市場的重要檔期,今年的暑期檔票房創下新高,其中國產電影取得了“叫好又叫座”的好成績。觀眾真金白銀花錢買票的認可,是國產電影崛起最好的證明。從2020年至今,年度票房排名前三名均為國產電影,高票房折射出國產電影發展新趨勢。
影片數量多、種類多、觀眾更多,是這個暑期檔國產電影的一大特點。《封神第一部》《長安三萬里》《消失的她》《八角籠中》等影片題材和類型各不相同——神話、歷史、懸疑、搏擊……它們或是聚焦傳統文化,或是觀照現實,從不同維度引發著觀眾的情感共鳴。事實證明,深耕一個細分領域內容的電影,只要質量好,都能夠贏得觀眾和市場。
其實,不僅是這個暑期檔,近幾年國產電影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我和我的祖國》《長津湖》《流浪地球》《你好,李煥英》等現象級影片,在贏得口碑的同時也取得了超高票房。這些打動人心的新主流電影、為人民抒寫的現實主義題材影片、彰顯一流制作水準的商業大片,展現著中國電影市場新的活力,也讓我們看到講述本土故事的國產影片越來越受觀眾青睞。
隨著國內影視行業的發展,國產電影在探索自身成長的道路上,越來越趨于理性。近幾年國產影片備受追捧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將鏡頭對準本土現實主義題材,作品貼近生活。比如,改編自真實故事的電影《八角籠中》,用真誠展現現實,塑造出一群動人的草根人物形象;取材于“泰國孕婦墜崖案”等新聞事件的電影《消失的她》,關注婚姻關系等話題;聚焦網絡詐騙等跨國犯罪活動的電影《孤注一擲》,掀起“全民反詐”熱潮。眾多熱門現實議題聚焦熱點、洞察人性、引發思考,自然能贏得人心,贏得市場。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國產電影閃耀而厚重的底色。國產影片越來越注重對傳統文化的開掘與闡釋,并借助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打開一條通往國際電影市場的道路,是近年來國產影片創作的一個趨勢。越來越多符合主流審美的新國風動畫電影走進大眾視線,比如《大魚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封神演義》《長安三萬里》等。這些影片雖然都是從傳統文化出發,但在表達形式上別具一格,或講述耳熟能詳的故事,或構建新故事,力求傳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美,喚醒流淌在國人血脈中的文化基因。
即使再好的題材和故事,要想完美呈現在銀幕上,都需要技術的支撐。2021年11月,國家電影局頒布了《“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專門提出“電影科技能力顯著增強”的目標。正如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所說:“電影工業化已成為推動中國電影高質量、可持續繁榮發展,實現從電影大國走向電影強國必過的一關。”令人欣喜的是,近年來,隨著本土電影制作技術水平的升級和新技術的應用,國產影片的視覺沖擊變得更加炫目,故事情節變得更加震撼,不斷滿足著觀眾對高品質電影的期待,也讓國產影片的影響力和競爭力逐年提升。
如今,審美視野逐步拓寬的觀眾對電影質量的要求更高了,也更想看到越來越多具有東方審美意蘊的中國故事。隨著暑期檔即將“謝幕”,接下來的國慶檔和賀歲檔不禁讓人有了更多期待。
嘉豪影視集團 24小時服務熱線:0531-83173678 18053113117